祁春凌,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国际商务教研室主任。第一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人,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与教科研工作。2013年以来,在《国际贸易问题》、《当代财经》、《管理现代化》、《经济纵横》等CSSCI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1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民办教育促进项目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多项课题,主持校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
1.祁春凌,黄晓玲,樊瑛,技术寻求、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4期:本文利用2003-2009 年我国对16个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建立单边投资引力模型,对我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我国对高技术水平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技术寻求动机。本文不仅利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我国技术寻求型OFDI 的存在性,还进一步证明了技术寻求已经是当前我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动因;技术寻求型OFDI 的目的就是获取东道国相关行业的技术外溢,并以此提升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作为与技术引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并列的国内产业高度国际化的路径之一,在技术购买或高技术产品引进消化吸收越来越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对行业技术高地进行并购或新建投资来加快技术升级。本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发达国家对华技术转让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与我国对其的OFDI 成正比。两条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的路径之间确实存在替代关系。以上结论分别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角度揭示了利用技术寻求型OFDI 实现我国技术升级和换代的重要性。从中长期来看,政府急需针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寻求型海外投资制定发展战略,选择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产业,有重点地引导行业内优势企业去海外并购或新建研发与技术资源。在具体的扶持政策上,重点是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并购所需的法律服务。同时,为了能让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尽快传导到国内产业,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力度,为技术吸收改进和新技术研发提供人力资源。
2.祁春凌,徐丽,我国对外贸易新常态的表现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经济纵横,2015年第8期:本文对我国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具体表现为外贸发展步入中低速增长时期、全要素成本优势逐步弱化、国际经贸制度环境愈加复杂。对外贸易新常态的到来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为实现对外贸易“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发展目标,应从以下四个路径着手:企业应通过积极的业务模式创新和新市场的开拓,确保短期内稳定增长;积极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推动全要素成本优势向全要素质量优势转变;通过深化服务业市场开放,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平衡发展;提升进口水平,发挥进口对国内产业结构和国际经贸话语权的双提升作用。